信息编号10266501至10267000间共500条。 >>更多
☉ 10266501:《大黄专辑Ⅱ》征订启事
☉ 10266502: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
☉ 10266503:冠状动脉长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 10266504: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中MLL基因易位的发生
☉ 10266505: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bcl-2反义RNA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 10266506:外源pcD2/VEGF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分布及其持续时间*
☉ 10266507:辛伐它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部分止血参数的影响
☉ 10266508: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眼压变化
☉ 10266509: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与回顾
☉ 10266510:杂合性急性白血病9例分析
☉ 10266511:小剂量血脂康和普伐他汀长期调脂作用的比较
☉ 10266512:应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对北京医科大学学生控烟效果评价
☉ 10266513: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 10266514: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 10266515:葡萄胎Y染色体的出现率及其遗传学意义
☉ 10266516:重组小鼠Fas配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 10266517:电离辐射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皮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 10266518:幼年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的超微结构
☉ 10266519:P物质体外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影响
☉ 10266520: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变化*
☉ 10266521:苯那普利降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 10266522:依那普利对大鼠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孔道转归的影响
☉ 10266523:小鼠实验性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观察
☉ 10266524:谷氨酸注入下丘脑的背内侧核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
☉ 10266525:决明Ri质粒转化根离体培养研究*
☉ 10266526:含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克隆筛选与鉴定
☉ 10266527:小鼠胚卵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10266528: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 10266529:颅脑术后重症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和高危因素分析及处理
☉ 10266530: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观察
☉ 10266531:本刊加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声明
☉ 10266532: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 10266533:医学文稿中缩略语使用须知
☉ 10266534:本刊加入ChinaInfo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声明
☉ 10266535:灵芝多糖(GL-B)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 10266536:热烈祝贺神经科学重点号的出刊
☉ 10266537: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54例
☉ 10266538:离体甲的甲真菌病模型研究
☉ 10266539: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血药浓度的变化
☉ 10266540:内皮素-1及NO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 10266541: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TNF-α及IL-6的测定及其意义
☉ 10266542:原发性帕金森病线粒体酶复合体Ⅰ功能缺陷*
☉ 10266543:弥漫性脑损伤的分型诊治
☉ 10266544: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改变及其意义
☉ 10266545:血管活性肠肽与人类垂体和垂体腺瘤激素分泌
☉ 10266546:急性炎性脱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TCRβ链基因重排的研究*
☉ 10266547:P77PMC大鼠脑内孤啡肽含量低于Wistar大鼠
☉ 10266548:混合脐血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 10266549: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 10266550: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
☉ 10266551:脑血管病的半侧空间忽视*
☉ 10266552:口服髓鞘碱性蛋白与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诱导免疫耐受防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10266553:大鼠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及其受体机制*
☉ 10266554:小鼠电针镇痛模型的建立与实验观察*
☉ 10266555:用电解损毁方法制备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
☉ 10266556:多次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佐剂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痛的治疗作用
☉ 10266557: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大鼠吗啡依赖相关基因
☉ 10266558: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 10266559:大鼠海马突触发育可塑性研究*
☉ 10266560: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测定*
☉ 10266561:慢波睡眠的药理学研究
☉ 10266562:T淋巴细胞产生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 10266563: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小鼠金属硫蛋白生成
☉ 10266564:和CD23共沉淀的新分子的发现
☉ 10266565: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 10266566:本刊加入ChinaInfo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声明
☉ 10266567:医学文稿中缩略语使用须知
☉ 10266568: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 10266569:复方丹参致药物性肝炎1例
☉ 10266570: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10266571:髋部骨折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
☉ 10266572: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附4例临床病理分析
☉ 10266573: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 1026657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 10266575:胃癌高发区食品中N-甲基亚硝基脲的分离鉴定
☉ 10266576:骨巨细胞瘤中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体外钙化能力的研究
☉ 1026657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检测
☉ 10266578:戊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与甲、乙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异同
☉ 10266579:子宫内膜癌多药耐药基因1产物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0266580:K-ras 基因第1外显子点突变与37例子宫内膜癌临床情况的关系
☉ 10266581:卵巢上皮癌首次术中残留肿瘤组织最大径超过2 cm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 10266582:白内障术后一年角膜内皮细胞持续损失
☉ 10266583:共刺激分子B7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 10266584: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病理分析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 10266585: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表现
☉ 10266586: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
☉ 10266587:卵巢癌预定位放射免疫显像的实验研究
☉ 10266588:照射与非照射方法诱导小鼠皮肤移植耐受
☉ 10266589:延迟整流性K+通道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10266590:以杆状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一种新方法
☉ 10266591:小鼠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9 cDNA的克隆化和序列分析
☉ 10266592:败血症大鼠肝细胞内核膜三磷酸肌醇受体的改变
☉ 10266593:甜菜碱对大鼠肝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
☉ 10266594: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
☉ 10266595:肌肉介导心钠素基因转移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
☉ 10266596: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变化及gadd45和gadd153基因的可诱导性改变
☉ 10266597: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45例
☉ 10266598:β-catenin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
☉ 10266599: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 10266600: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 10266601:关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加入《中国期刊网》的声明
☉ 10266602:本刊加入ChinaInfo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声明
☉ 10266603:人类神经丝蛋白基因hSTE的分子克隆*
☉ 10266604:肾上腺髓质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促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作用的影响
☉ 10266605:pREP8和pREP4质粒对HEK293细胞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介导cAMP蓄积的影响*
☉ 10266606:高能聚焦超声热疗临床前实验研究何
☉ 10266607: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胸痛持续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 10266608: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研究——附31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分析
☉ 1026660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 10266610:国产盐酸特拉唑嗪胶囊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 10266611:硝酸甘油对室间隔缺损合并心力衰竭婴幼儿血流动力学影响
☉ 10266612: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的实验研究*
☉ 10266613:内皮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 10266614:C-型利钠利尿肽在球囊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 1026661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
☉ 10266616: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 10266617: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 10266618:一氧化氮及一氧化碳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10266619:内源性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发病中的相互作用*
☉ 10266620:大鼠血管功能性α1肾上腺素受体的亚型分析*
☉ 10266621:金属硫蛋白对活性氧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10266622: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的大鼠高血压主动脉粘着斑激酶活性改变*
☉ 10266623:结扎冠状动脉对大鼠心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0266624:脓毒血症时大鼠心血管系统血红素加氧酶的变化*
☉ 10266625:质粒DNA对大鼠骨骼肌肌质网Ca2+-ATPase活性及ryanodine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
☉ 10266626:大鼠心肌缺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 10266627: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2届代表大会暨第3届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 10266628:人类基因组──最新估计基因逾14万个美国、英国讨论自由享用权
☉ 10266629: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神经-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的介导物质之一
☉ 10266630: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工作进展
☉ 10266631:绝经后妇女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
☉ 10266632: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 10266633: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 10266634:医学文稿中缩略语使用须知
☉ 10266635:作者书写数字须知
☉ 10266636:始创药物及剂型研究
☉ 10266637:香草醛-磷酸体系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甲甙
☉ 10266638:头孢呋辛酯片剂在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 10266639:阿司匹林包衣脉冲片剂的研究
☉ 10266640: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10266641:四种抗真菌天然产物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 10266642:口服鸡源性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CIA小鼠免疫耐受
☉ 10266643: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灵芝浸膏GLE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10266644:钆离子对巨噬细胞和癌细胞生长过程的影响——微量量热法研究
☉ 10266645:稀土离子(La3+,Ce3+,Y3+,Tb3+)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
☉ 10266646:张礼和院士荣获国际药学联盟千年药学家奖
☉ 10266647:自制培养基对链球菌溶血素O产量的影响
☉ 10266648: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 10266649: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的动物实验研究
☉ 10266650: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 10266651:骨骼肌高表达质粒VR/TPO在CHO细胞中瞬时表达及动物实验
☉ 10266652:转促凋亡基因胃癌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实验研究
☉ 10266653:mthfr基因第1298位核苷酸多态性与酶活性的关系
☉ 10266654:三硫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例报告
☉ 10266655:大鼠溶栓模型建立及其应用
☉ 10266656:利用核磁技术确定游离羟基碳苷的结构和构型
☉ 10266657:三种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渗漏”型SCID小鼠的比较
☉ 10266658: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 10266659:撰写结构式摘要须知
☉ 10266660:作者署名须知
☉ 1026666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岛教学科研基地成立
☉ 10266662:永远的榜样——北京大学医学部祝贺王志均院士90华诞
☉ 10266663:免疫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 10266664: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纯化
☉ 10266665:雷公藤多甙对皮肤角朊细胞株增殖抑制及凋亡的调节作用
☉ 10266666:抗Ia单克隆抗体促进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
☉ 10266667: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hG-CSF-Ala-17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 10266668:去甲肾上腺素诱导ConA活化的大鼠淋巴细胞产生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 10266669: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细胞来源
☉ 10266670:人硫氧还蛋白及其变异体对TF-1和NFS60细胞的凋亡抑制和促增殖效应
☉ 10266671:系统性红斑狼疮BXSB小鼠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
☉ 10266672:狼疮诱导药物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 1026667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银屑病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
☉ 10266674:人宫颈癌传代细胞Ig样蛋白的纯化分析
☉ 10266675:人TFAR19的定点突变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功能分析
☉ 10266676: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
☉ 10266677: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研究进展
☉ 10266678:作者书写数字须知
☉ 10266679:作者署名须知
☉ 10266680: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 10266681:妇科肿瘤研究新动向
☉ 10266682:正常人和血栓性疾病患者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变异
☉ 10266683: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
☉ 10266684:老年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基底膜厚度的变化
☉ 10266685: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A-241G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家系中的连锁不平衡传递
☉ 10266686:99mTc标记抗癌胚抗原单抗C50片段Fab’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 10266687:快速检测神经元放电串中优势模式
☉ 10266688:HL-60细胞降钙素基因高甲基化的发生机制
☉ 10266689:LHS cDNA的部分克隆及其表达对肝癌细胞行为的影响
☉ 10266690:《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发展史
☉ 10266691: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 10266692: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的鉴定方法
☉ 10266693: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24 h血糖监测
☉ 10266694:剖宫产率与不合理剖宫产
☉ 10266695: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
☉ 10266696:胰岛素对卵巢卵泡膜细胞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 10266697: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后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 1026669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
☉ 10266699: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
☉ 10266700: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A、B亚型的表达
☉ 10266701:鼻咽癌放疗后复发73例CT分析
☉ 10266702: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积液蛋白质结构分析
☉ 10266703:甲亢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 10266704:Graves’病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变化                     
☉ 10266705:丙基硫氧嘧啶致严重胆汁淤积性黄疸一例   
☉ 10266706:应重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
☉ 10266707:尿分析进展
☉ 10266708: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的进展
☉ 10266709:临床细菌学检验面临的挑战
☉ 10266710:中国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 10266711:临床酶学标准化的新途径
☉ 10266712: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与冠心病
☉ 10266713:《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稿约
☉ 10266714:仪器营修信息
☉ 10266715:欢迎订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 10266716:第一届Sysmex血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和北京召开
☉ 10266717:免疫方法学新技术及临床应用专题研讨会征文
☉ 10266718:《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 10266719:鲍氏不动杆菌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 10266720: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反相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 10266721:用Annexin法定量分析淋巴瘤细胞凋亡与坏死
☉ 10266722:自体血液回输对骨科手术病人凝血系统的影响
☉ 10266723:两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比较
☉ 10266724:简易耗氧指示法快速检测细菌最低抑菌浓度
☉ 1026672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与脉冲凝胶电泳分型
☉ 10266726: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
☉ 10266727: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的测定及其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控
☉ 10266728: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诊断肾脏早期损伤
☉ 10266729:少精不育患者的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 10266730: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 10266731:无水乙醇保存少量肿瘤组织用于聚合酶链反应研究
☉ 10266732: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及内源性类洋地黄素浓度的测定
☉ 10266733:流行性乙型脑炎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的研制和应用
☉ 10266734:1998年全国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总结大会会议纪要
☉ 10266735:血脂测定标准化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 10266736:中国临床检验信息网的规划与实施
☉ 10266737: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中检出都柏林沙门菌Vi+变种
☉ 10266738:从血液培养脑脊液镜检中检出浅白隐球菌
☉ 10266739:都柏林沙门菌引起脑膜炎一例
☉ 10266740:沙眼衣原体实验诊断技术进展
☉ 10266741:体液学检查进展
☉ 10266742:血脂与脂蛋白测定中的基质效应问题
☉ 10266743:《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出版征订
☉ 10266744:《全国免疫学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延期通知
☉ 10266745:DADE BEHRING举办科学周
☉ 10266746:全国医学检验临床应用与管理进展学术研讨会征文
☉ 10266747:如何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
☉ 10266748:开展体液学试验 开拓临床检验领域
☉ 10266749: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白细胞直方图分布类型
☉ 10266750:杆菌肽试验对鉴别A组链球菌感染作用的评价
☉ 1026675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玻片杂交检测
☉ 1026675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
☉ 10266753: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的外膜蛋白基因测序分型
☉ 10266754:显微培养技术的实验研究
☉ 10266755: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
☉ 10266756: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中的意义
☉ 10266757:正常单个核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
☉ 10266758:细胞色素b5还原酶基因L72P突变的分子诊断
☉ 10266759:志贺菌的质粒谱及耐药性分析
☉ 10266760: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用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 10266761:评价三种筛选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应用
☉ 10266762:流式细胞术检测狼疮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 10266763:人肝肾微粒体1抗原的提取及其抗体的检测
☉ 10266764:酶免疫法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E2抗体
☉ 10266765:1992~1994年度北京市血气酸碱分析室间评价回顾
☉ 10266766: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选bcr基因探针及分析微小残留病
☉ 10266767: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性测定尿羟脯氨酸
☉ 10266768: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及意义
☉ 10266769: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
☉ 10266770: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颗粒研究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 10266771: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 10266772:关于开设《继续教育园地》专栏的通知
☉ 10266773:本刊将开辟《经验点滴》专栏
☉ 10266774:本刊开辟《科研快讯》专栏并征文
☉ 10266775:人类苍白杆菌致脑膜炎一例
☉ 10266776:从胆汁中分离出一株阿莱塔葡萄球菌
☉ 10266777: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糖尿病患者继发感染
☉ 10266778:马尔尼菲青霉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鉴别诊断
☉ 10266779:新菌种——惰性法克拉姆菌命名
☉ 10266780:更正
☉ 10266781:第二届Sysmex血液学术研讨会通知
☉ 10266782:《全国免疫学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延期召开
☉ 10266783:《汉英医学检验词汇》征订
☉ 10266784:全国细菌耐药与抗感染化疗合理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
☉ 10266785: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增刊已出版欢迎订阅
☉ 10266786:何谓伯格孪生球菌?
☉ 10266787:简介美国NCCLS药敏试验法规(1999年1月版)的变动部分
☉ 10266788:血培养169份阳性结果分析
☉ 10266789:显色法和YBC卡法鉴定酵母菌的比较
☉ 10266790:CA 150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的抗干扰功能
☉ 10266791:单一试剂光度法测定血清锌
☉ 10266792:少精不育症患者精细胞可疑DNA片段的筛查
☉ 10266793:自身免疫病患者可抽提核抗体谱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 10266794: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 10266795:糖基化终产物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 10266796: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联合点突变
☉ 10266797: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10266798: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中的临床应用
☉ 10266799: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
☉ 10266800:冷球蛋白阳性的血常规上机测定
☉ 10266801:毛细管电泳内标法测定血清肌酐
☉ 10266802: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
☉ 10266803:本刊开辟《科研快讯》专栏并征文
☉ 10266804:《继续教育园地》信息
☉ 10266805:介绍一些与医学检验有关的网址
☉ 10266806:本刊开辟《经验点滴》专栏
☉ 10266807:手工培养法血培养结果分析
☉ 10266808:毛细管用于触酶试验
☉ 10266809:粪肠球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 10266810:前列腺特异抗原研究进展与挑战(摘要)
☉ 10266811:问题解答
☉ 10266812:问题解答
☉ 10266813:2001年度《继续教育园地》报名通知
☉ 10266814:尿液游离皮质醇中的皮质醇含量(摘要)
☉ 10266815:少量突变等位基因的定量检测(摘要)
☉ 10266816:细菌鉴定仪出现“不能鉴定细菌”的处理
☉ 10266817:细菌快速裂解方法研究
☉ 10266818:利用细菌鉴定卡保存菌种
☉ 10266819: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
☉ 10266820: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多瘤抑制基因p16点突变
☉ 10266821:核酸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微小病毒B19感染
☉ 10266822:尿融合细胞内病毒G区基因的原位杂交
☉ 10266823: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 10266824:胰高血糖素受体基因的第2外显子变异
☉ 102668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
☉ 10266826:仪器法与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结果比较
☉ 10266827: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解脲脲原体及药敏分析
☉ 10266828:气相色谱法检测极长链脂肪酸的诊断价值
☉ 10266829:克劳斯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及其影响因素
☉ 10266830:方法学比较实验的设计及对两种白蛋白测定法的比较
☉ 10266831:免疫印迹法测定乳腺肿瘤患者胸苷激酶
☉ 10266832: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
☉ 10266833:结直肠癌患者可溶性CD44v6的检测
☉ 10266834:尿脱落细胞ras癌基因突变的检测
☉ 10266835:医学检验方法学研究的设计和文献评价原则
☉ 10266836:艾滋病患者机会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及防护
☉ 10266837:日中临床检验学术演讲会简况
☉ 10266838:第40届国际抗生素及化疗大会简况
☉ 10266839: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移植术后的微嵌合现象
☉ 10266840:烟台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10266841:两年间深部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 10266842:改良一步法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 10266843:国外分子生物学免费软件的索取及应用
☉ 10266844:血栓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
☉ 10266845:“科研快讯”专栏征文
☉ 10266846:2001年本刊重点内容初排
☉ 10266847:《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 10266848:更正   
☉ 10266849:《现代肝脏病理学》即将出版   
☉ 10266850:《王德延肿瘤病理诊断学》即将出版   
☉ 1026685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一例尸检      
☉ 10266852:食管腺癌伴其表面上皮原位鳞癌一例      
☉ 10266853:原发左颅顶骨板障内脑膜瘤一例
☉ 10266854:先天性牙龈瘤一例   
☉ 10266855:小肠气囊肿症一例   
☉ 10266856: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 10266857:小肠多发性恶性间质瘤一例   
☉ 10266858:宫内膜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一例      
☉ 10266859: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一例   
☉ 10266860:输卵管原发性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一例   
☉ 10266861:喉咽部滑膜肉瘤一例   
☉ 10266862:神经纤维瘤病恶性变一例   
☉ 10266863:右下颌骨巨大牙源性粘液纤维瘤一例   
☉ 10266864:卵巢胚胎癌伴假性性早熟一例   
☉ 10266865:嗜酸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合并米枯利兹病一例      
☉ 10266866: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胆囊转移一例      
☉ 10266867:胃双乳头状腺瘤伴癌变一例   
☉ 10266868:右颈皮下先天性胃、支气管异位性囊肿一例  
☉ 10266869:似表浅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乳腺Paget病   
☉ 10266870: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 10266871: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其应用
☉ 10266872:用直接法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HCV RNA   
☉ 10266873:建立PCR产物的新检测体系   
☉ 10266874:大鼠肝卵圆细胞的诱导增生、分离、体外培养和性质鉴定   
☉ 10266875:小动物眼球冰冻切片技巧   
☉ 10266876:对Grimelius嗜银染色的改良应用   
☉ 10266877: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乳腺浸润性癌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10266878: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0266879:DNA图像分析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 10266880: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大肠癌DNA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 10266881:大肠癌及腺瘤中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的表达      
☉ 10266882:宫颈癌癌巢生长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 10266883:粒单核系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胎盘细胞的确定   
☉ 10266884: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子宫、胎盘血管病变的观察   
☉ 10266885: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及其与MAD2的关系   
☉ 10266886:CD34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      
☉ 10266887:卵巢粘液性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 10266888:横纹肌肉瘤中MDM2及p53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检测   
☉ 10266889:肺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 10266890: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53、ras基因表达和突变的研究   
☉ 10266891:猴颈上交感神经节脑内移植治疗实验性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研究   
☉ 10266892:胶质瘤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与其受体基因表达和受体活化水平的研究   
☉ 10266893:肝细胞代偿性增生对二甲基亚硝胺致癌作用的影响   
☉ 10266894:人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穿孔素、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 10266895:人肝细胞癌中整合素α5、β1 亚基和纤维连接蛋白mRNAs的表达   
☉ 10266896:原发性肝癌及慢性肝脏病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 10266897:肝癌研究中当前关注的几个问题   
☉ 10266898:淋巴瘤病理诊断的研究进展
☉ 10266899:曼氏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病一例
☉ 10266900:腹膜后巨大粘液性囊腺癌一例
☉ 10266901:伴有明显黄瘤样细胞分化的胃间质瘤一例
☉ 10266902:回肠及结肠多发性平滑肌肉瘤合并术后多发性皮肤转移
☉ 10266903:舌体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
☉ 10266904:外套细胞淋巴瘤的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 10266905:DMBA-TPA-MNNG诱发小鼠皮肤肿瘤中p53基因突变
☉ 10266906: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 10266907:横纹肌肉瘤p1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 10266908:肺癌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 10266909: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 10266910: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 10266911:HBV 感染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 10266912: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CD56的检测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
☉ 10266913:上呼吸道淋巴瘤的病理、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 10266914: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在鼻NK/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 10266915:对淋巴瘤病理分类的看法
☉ 10266916:右侧乳腺低度恶性叶状囊肉瘤
☉ 10266917:腺泡状黑色素瘤成都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 10266918:大网膜额外卵巢合并多发性滤泡囊肿一例
☉ 10266919:颌骨骨肉瘤二例
☉ 10266920: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 10266921:广东省病理学会建立国际互联网网页
☉ 10266922:第一届诊断病理学学习班将在京召开
☉ 10266923: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的征订通知
☉ 10266924:第七次全国儿科病理学术会议将在上海召开
☉ 10266925:消息′99诊断病理研讨会将在京召开
☉ 10266926:胃癌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
☉ 10266927:bcl-2和p16蛋白在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胆囊腺癌中的表达
☉ 10266928:p53基因及蛋白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的观察
☉ 10266929:高血压、糖尿病大鼠的一氧化氮、内皮素变化与心肌病变的关系
☉ 10266930:二例脊索样脑膜瘤病理观察
☉ 10266931:89例复发与非复发性脑膜瘤的增殖潜能
☉ 10266932: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 10266933: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 10266934:Ⅲ期鼻咽癌免疫细胞反应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 10266935:去纤酶对防止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 10266936:乳腺癌p16基因的纯合缺失、高甲基化、突变及其表达
☉ 10266937: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10266938:50例正常中青年前列腺组织学观察——对临床病理诊断的含义
☉ 10266939:胸腺肿瘤组织中EB病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检测
☉ 10266940:hTRT催化功能区基因克隆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
☉ 10266941:交界性血管内皮瘤
☉ 10266942:骨肿瘤组织学新旧分类的比较和讨论
☉ 10266943:p27Kip1与肿瘤
☉ 10266944:实验兔眼晶体残留囊膜的标本制作
☉ 10266945:脱钙液在微波辐射下对骨组织作用效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 10266946:软组织软骨瘤一例
☉ 10266947:松果体未成熟性畸胎瘤一例
☉ 10266948:小腿肌内神经肌肉错构瘤一例
☉ 10266949:膀胱癌肉瘤一例
☉ 10266950:肝脏粘膜相关淋巴瘤一例
☉ 10266951:食管基底样鳞癌二例
☉ 10266952: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一例
☉ 10266953:心脾综合征四例
☉ 10266954:子宫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
☉ 10266955:原发性卵巢癌肉瘤一例
☉ 10266956:肾上腺髓脂肪瘤一例
☉ 10266957:膀胱非功能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 10266958:肝纤维板层癌一例
☉ 10266959:胰母细胞瘤一例
☉ 10266960: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一例
☉ 10266961:甲状腺梭形细胞未分发化癌伴骨肉瘤样分化一例
☉ 10266962:乳腺错构瘤一例
☉ 10266963:乳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一例
☉ 10266964: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 10266965:中华病理学杂志稿约
☉ 10266966: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 10266967:新版《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中文译本已出版
☉ 10266968:西北五省(区)第四届病理学术会在西安召开
☉ 10266969:本刊1999年总结暨2000年新禧联谊会在京举行
☉ 10266970:中山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梁伯强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 10266971:《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已出版
☉ 10266972:病理学图书征订启事
☉ 10266973:迎接新世纪,提高分子病理学研究水平
☉ 10266974:金黄地鼠实验性肺气肿肺泡Ⅱ型上皮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和B的变化
☉ 10266975:粒体DNA片段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
☉ 10266976:含胸苷激酶的不同细胞对丙氧鸟苷敏感性的差别及死亡途径初探
☉ 10266977: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胶质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10266978: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10266979:霍奇金病单个H/R-S细胞TCR-γ基因重排的研究
☉ 10266980:端粒酶基因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 10266981:胶质瘤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 10266982:结直肠癌mdm2、p21和p53蛋白的表达
☉ 10266983: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 10266984:乳腺癌c-erbB-2、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 10266985: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p53、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肌动蛋白的表达
☉ 10266986:急性阑尾炎爆发病例的组织学观察
☉ 10266987: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0266988: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和意义
☉ 10266989:改良神经髓鞘的依来铬氰R染色法
☉ 10266990: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分离提纯及原代培养
☉ 10266991:全国端粒酶、p53和细胞凋亡的研究及应用研讨会
☉ 10266992:关于病理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王吾如教授来函
☉ 10266993:乳腺腺肌上皮瘤一例
☉ 10266994: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一例
☉ 10266995: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一例
☉ 10266996: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一例
☉ 10266997:回肠粒细胞肉瘤一例
☉ 10266998:肾原发性假丝类酵母菌病一例
☉ 10266999: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一例
☉ 10267000: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8-21 2:00:37